別名 |
姑巴草、扁竹、水米草、汗多草、黑魚草、習(xí)見蓼、米子蓼、地茜、鐵馬齒莧、扁蓄、米碎草、小葉扁蓄、豬牙草、節(jié)節(jié)紅、節(jié)節(jié)花、紅節(jié)草、虱蓖草、糟麻草、地兔草、水扁蓄、細(xì)葉鍋巴草、鍋巴菜 |
漢語拼音 |
xiao bian xu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蓼科植物腋花蓼的全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一年生草本。莖匍伏狀,多分枝,長15-30cm;枝披散,柔弱,平滑或具白色略粗糙的線條,節(jié)間通常短于葉。葉互生;無柄;托葉鞘膜質(zhì)透明,邊緣撕裂狀;葉線狹長圓形或稍匙形,較小,長6-18mm,寬2-5mm,先端鈍,基部漸狹成一短柄;O小,具短柄,1-3朵簇生于托葉鞘內(nèi);花被長不及2mm,5深裂,裂片綠色,邊緣白色;雄蕊5,中部以下與花被合生,較花被短;花柱3。瘦果卵形,有3棱。花、果期5-6月。 www.med126.com |
資源分布 |
我為長江以南各地,北至河北、陜西均有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原野、荒地、路旁。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開花時(shí)采收,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腋花寥的花中含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素- 3-阿拉伯糖甙(quercetin-3-arabinoside)和蕓香甙(quercetin 3-ruti-noxide)[1],還含有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www.med126.com白樺脂酸(betulinic acid),表無羈萜醇(ePifriedelanol)和β-谷甾醇(β-谷甾醇(β-sitosterol)[2]。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性涼 |
歸經(jīng) |
膀脫;大腸;肝經(jīng) |
功效 |
利尿通淋;清熱解毒;化濕殺蟲 |
功效分類 |
解毒藥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cè)》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Polygonum Plebeium R.Br· |
科屬分類 |
蓼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