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一名爐底。是銀鉛腳。 |
釋名 | |
產(chǎn)地 | 嶺南閩中銀銅冶處有之。 |
生境 | |
性味 | 味咸辛甘。氣平。有小毒。 |
歸經(jīng) | |
藥物形態(tài) | |
品種考證 |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鑒別 | |
貯藏 | |
炮制 | 〔修治〕 爐底堅(jiān)重。碎之如金色者佳。外敷生用。內(nèi)服火煅黃色。細(xì)研。 |
質(zhì)量鑒定 | |
主治 | 治久痢五痔。(牡酒腸血?dú)馕宸N)療驚癇。并咳嗽。嘔逆吐痰。反胃。消渴。瘧疾。下痢。止血。殺蟲。消腫毒。治諸瘡。去面上瘢。并膏藥用之。感鉛銀之氣。其性重墜下沉。直走下焦。( |
功用 | |
用法 | 今人無復(fù)用以服食者。大都可外敷。不可內(nèi)服。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臨證應(yīng)用 | |
配伍應(yīng)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此藥難得真者。銷銀爐底乃硝銅之氣所結(jié)。能爛一切物。故益不宜輕用。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jī)理 | |
全文 | 密陀僧 一名爐底。是銀鉛腳。嶺南閩中銀銅冶處有之。其初采礦時(shí)。銀銅相雜。先以鉛同煎煉。銀隨鉛出。又采山木葉燒灰。開地作爐。填灰其中。置銀鉛于灰上。更加火煅。鉛滲灰下。銀住灰上。罷火候冷。出銀。其灰池感鉛銀氣。置之。積久成密陀僧。(頌) 取于銀冶者。亦甚難得。今人多取銷銀鋪爐底用之。(瀕湖) 按銀鋪有分金爐。市匠將銀油及傾銀壞罐。共捶成末。攪鉛子拌勻。置分金爐上;痨殉鲢U后。用大鍋一口。入灰滿鍋。將所燒出鉛置鍋內(nèi)灰上。用炭火煅化。則銀在灰上。鉛墜灰底。即陀僧。與銀冶之灰池煅法。得銀上而鉛下者無異。 味咸辛甘。氣平。有小毒。治久痢五痔。(牡酒腸血?dú)馕宸N)療驚癇。并咳嗽。嘔逆吐痰。反胃。消渴。瘧疾。下痢。止血。殺蟲。消腫毒。治諸瘡。去面上瘢。并膏藥用之。感鉛銀之氣。其性重墜下沉。直走下焦。(瀕湖)驚氣入心絡(luò)。喑不能言。用密陀僧末一匕。茶調(diào)服即愈。昔有人伐薪。為狼所逐。而得是疾;蚴诖朔蕉S忠卉娦2商佟7陳荷。病此。亦用之而愈。蓋驚則氣亂。陀僧之重以去怯而平肝也。(夷堅(jiān)志) 其功力與鉛丹同。故膏藥中用以代之。痰結(jié)胸中不散。密陀僧一兩。醋水各一盞。煎干為末。每服二錢。以酒水各一小盞。煎一盞。溫服。少頃當(dāng)吐出痰涎為妙。腸風(fēng)痔瘺。銅青密陀僧各一錢。麝香少許。為末。津和涂之。骨疽出骨。(一名多骨瘡不時(shí)出細(xì)骨)乃母受胎未及一月。與父交合。感其精氣而然。以密陀僧末。桐油調(diào)勻攤貼之。即愈。血風(fēng)臁瘡。密陀僧用香油磨化。油紙攤膏。反復(fù)貼之。 〔論〕 瀕湖謂密陀僧重墜。直走下焦。能效墜痰止吐消積等證之用。殊不知鉛本至陰。其下行者乃返其所自始也。陰之不得下行而返其所始者。由于陰不足也。如久痢是傷其陰氣也。如驚癇是陰不足不能為陽之守。以病于驚。不能達(dá)陽之用。以病于癇也。又如反胃亦是陰不足而不能下歸。以致陽上逆也。陀僧所治諸證。大都不越于斯義。密陀僧惟治。(面黑氣也)敷面外。今人無復(fù)用以服食者。大都可外敷。不可內(nèi)服。此藥難得真者。銷銀爐底乃硝銅之氣所結(jié)。能爛一切物。故益不宜輕用。(仲淳) 〔修治〕 爐底堅(jiān)重。碎之如金色者佳。外敷生用。內(nèi)服火煅黃色。細(xì)研。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