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藥分類 | 中藥 |
作用分類 | 理血劑\活血化瘀 |
英文名 | |
漢語拼音 | Fufang Tianqi Weitong Jiaonang |
別名 | |
藥物組成 | 三七、延胡索、香、吳茱萸、瓦楞子、枯礬、甘草、白芍、白及、川楝子、氧化鎂、碳酸氫鈉、顛茄流浸膏。 |
性狀 | |
功效 | 制酸止痛,理氣化瘀,溫中健脾,收斂止血。 |
主治 | 胃酸過多,胃脘痛,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及慢性胃炎。 |
用途 | |
方解 | 本方由13味藥組成。用于胃酸過多,胃脘痛,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及慢性胃炎屬于氣滯血瘀,中焦虛寒者。方中三七善于活血散瘀止痛,為方中之主藥。輔以延胡索活血祛瘀,行氣止痛;香附、川楝子疏肝理氣止痛;吳茱萸散寒止痛,疏肝下氣;瓦楞子、氧化鎂、碳酸氫鈉、顛茄中和胃酸,制酸止痛。佐以白芍、甘草緩急止痛;白及、枯礬收斂止血。且甘草益氣健脾,調(diào)和諸藥為方中之佐使藥。諸藥合用,共奏制酸止痛,理氣化瘀,溫中健脾,收斂止血之功。 |
藥理作用 | |
體內(nèi)過程 | |
劑型 | 膠囊 |
規(guī)格 | 0.5g/粒(相當于原藥材0.73g) |
用法用量 | 口服,每次3-4粒,日3次。維持用量:癥狀消失后,繼續(xù)用藥15天,每次2粒,日2次。 |
不良反應 | |
注意事項 | |
貯藏 | 密封。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