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血藤、黃皮血藤、氣藤、香血藤 |
漢語拼音 | zi jin xue teng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五味子科植物翼梗五味子的藤莖和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落葉本質(zhì)藤本。小枝棕紫色,有棱,棱上有革質(zhì)翅,老枝灰黑色,皮孔明顯。芽鱗大,常宿存。葉柄長1.5-5.5cm;葉紙質(zhì)或近革質(zhì);葉片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6-11cm,寬3-8cm,先端短尖,基部寬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或被白粉,網(wǎng)脈稀疏;▎涡,雌雄異株;花淡黃色;花被7-8;雄蕊群卵圓形,分離,雄蕊28-60,排成3-4列;雌蕊群近球形或長圓狀橢圓形,心皮50-60,花柱甚短。聚合果長4-8cm,小漿果扁球形或扁橢圓形,紅黃色。種子2,扁半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種皮有瘤狀突起,花期5-7月,果期8-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500-2000m的林下或溪溝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采收,切片,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藤莖長圓柱形,少分枝,長30-50cm,直徑2-4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具深淺不等的縱溝和黃色點(diǎn)狀皮孔;幼枝表面具棱翅。質(zhì)堅(jiān)實(shí),皮具韌性;橫斷面皮部棕褐色,有的易與木心分離;木質(zhì)部淡棕黃色,可見細(xì)小導(dǎo)管孔排列成行呈放射狀,中央髓部深棕色,常破裂或呈空洞。氣微,味微澀。辛,涼。根似藤莖,但較粗壯,皮部強(qiáng)烈縱裂呈深溝,形成的棱較綿軟,少有支根。 性狀鑒別 莖橫切面:具有較厚的落皮層,新老木栓層之間為死亡的韌皮部組織。韌皮部有大量嵌晶纖維束散在,略排成2輪。形成層圓環(huán)形。本質(zhì)部具大型導(dǎo)管及發(fā)達(dá)的木纖維。具髓部。韌皮部及髓部薄壁細(xì)胞中均含有棕色物質(zhì)。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莖中含翼梗五味子木脂素(henricine)。果中含五脂素(wnligna)A1、A2,表五脂素(epiwulignan)A1,表華中五味子酮(epis-chisandrone),表恩施辛(epienshicine),華中五味子酮(schisan-drone),前戈米辛(pre-gomisin),右旋的安五脂素(anwulignan),翼梗五味子酚(schisanhenol),表恩施辛甲醚(epi-enschicine methyl ether),恩施辛(enshicine),翼梗五味子酸(schisanhenric acid),華中五味子酯(schisantherin)B, 翼梗五味子精(schisanhenrin),南五味子酸(kadsuric acid)。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本品經(jīng)乙醇提取后制成浸膏,以5g/kg灌胃能明顯延長小白鼠戊巴比妥鈉睡眠時(shí)間;5g/kg灌胃對小鼠具有止咳(氨水氣霧法)和祛痰(酚紅法)作用。果實(shí)中含有的翼梗五味子精具有降低四氯化碳肝損傷小鼠血清轉(zhuǎn)氨酶的作用。 |
藥理學(xué) | 給小鼠一次性灌服乙醇提取物制劑15g/kg,觀察72小時(shí),動物反應(yīng)良好,食欲正常,無一死亡。提示該制劑無明顯毒副反應(yīng)。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澀;性溫 |
歸經(jīng) | 肝;脾經(jīng) |
功效 | 祛風(fēng)除濕;行氣止痛;活血止血 |
功效分類 | 祛風(fēng)除濕藥;行氣止痛藥;活血止血藥 |
主治 | 風(fēng)濕痹痛;心胃氣痛;癆傷吐血;閉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跌打損傷;金瘡腫毒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或浸酒。 |
用藥禁忌 | 妊娠氣血虧虛者禁服!端拇ㄖ兴幹尽1960年版:"血虛氣弱的孕婦忌服。"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Caulis et Radix Schisandrae Hen-ry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Schisandra henryi Clarke |
科屬分類 | 五味子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