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jin qiao mai jing ye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蓼科植物金蕎麥的莖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宿根草本,高0.5-1.5m。主根粗大,呈結(jié)節(jié)狀,橫走,紅棕色。莖直立,多分枝,具棱槽,淡綠微帶紅色,全株微被白色柔毛。單葉互生,具柄,柄上有白色短柔毛;葉片為戟狀三角形,長寬約相等,但頂部葉長大于寬,一般長4-10cm,寬4-9cm,先端長漸尖或尾尖狀,基部心狀戟形,頂端葉狹窄,無柄抱莖,全線成微波狀,下面脈上有白色細柔毛;托葉鞘抱莖。秋季開白色小花,為頂生或腋生、稍有分枝的聚傘花序;花被片5,雄蕊8,2輪;雌蕊1,花柱3。瘦果呈卵狀三棱形,紅棕色。花期7-8月,果期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和陜西、甘肅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路邊、溝旁較陰濕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季采集莖葉,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莖圓柱形,具縱棱,枯綠色或微帶淡紫紅色,節(jié)明顯,可見灰白色膜質(zhì)葉鞘,斷面多中空。葉互生,多皺縮,濕潤展平后,完整的葉片呈或戟狀三角形,長寬相等,先端漸尖,基部心狀或戟形,基出脈7條,全緣;質(zhì)脆,易碎。氣微,味微苦澀。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莖、葉均含原花色甙(proanthocyanidins)[1]。 莖中還含3’,4′-亞甲二氧基對-7-羥基-6-異戊烯基黃酮(3′,4′-methylenediosy-7-hydroxy-6-isopentenyl flavone)[2]。葉中含有槲皮素-3-O-(2”-O-對羥基香豆醉)-β- D-吡喃葡萄糖甙[quercetin-3-O-(2″-O-P-hydroxy-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3]和阿魏酸 (ferul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綠原酸(chlorogenic aeid)[4]。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辛;性涼 |
歸經(jīng) | 肺;脾;肝經(jīng) |
功效 | 清熱解毒;健脾利濕;祛風(fēng)通絡(luò)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健脾利濕藥;祛風(fēng)通絡(luò)藥 |
主治 | 肺癰;咽喉腫痛;肝炎腹脹;消化不良;痢疾;痛疽腫毒;瘰疬;蛇蟲咬傷;風(fēng)濕痹痛;頭風(fēng)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Fagopytri Dibotrydis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Fagopyrum dibotrys (D.Don)Hara[Fagopyrum cymosum](Trev.)Meisn. |
科屬分類 | 蓼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