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馬齒莧實 |
漢語拼音 | ma chi xian zi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馬齒莧科桿物馬齒莧的種子。 |
動植物形態(tài) | 一年生草本,肥厚多汁,無毛,高10-30cm。莖圓柱形,下部平臥,上部斜生或直立,多分枝,向陽面常帶淡褐紅色。葉互生或近對生;倒卵形、長圓形或匙形,長1-3cm,寬5-15mm,先端圓鈍,有時微缺,基部狹窄成短柄,上面綠色,下面暗紅色;ǔ3-5朵簇生于枝端;總苞片4-5枚,三角狀卵形;萼片2,對生,卵形,長寬約4cm;花瓣5,淡黃色,倒卵形,基部與萼片同生于子房上;雄蕊8-12,花藥黃色;雌蕊1,子房半下位,花柱4-5裂,線形,伸出雄蕊外。蒴果短圓錐形,長約5mm,棕色,蓋裂。種子黑色,直徑約1mm,表面具細(xì)點;ㄆ5-8月,果期7-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全國各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田野路邊及庭園廢墟等向陽處。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地上部分,收集種子,除去泥沙雜質(zhì),干燥。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種子扁圓形或類三角形,長約0.94mm,寬0.83mm,厚約0.42mm。表黑色,少數(shù)紅棕色,于解剖鏡下可見密布細(xì)小疣狀突起。一端有一凹陷,凹陷旁有一白色種臍。質(zhì)堅硬,難破碎。氣微,味微酸。 以粒飽滿,色黑者為佳。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性寒 |
歸經(jīng) | 肝;大腸經(jīng) |
功效 | 清肝;化濕 明目 |
功效分類 | 明目藥;潤下藥 |
主治 | 青盲白翳;淚囊炎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開寶本草》:明目。 |
考證 | 出自《開寶本草》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Senem Portu-lacae Olerace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Portulaca oleracea L. |
科屬分類 | 莧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