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干小黑藥
|
漢語拼音 |
hei e jiao ban
|
英文名 |
Herb of Erectspine Sanicle
|
藥材基原 |
為傘形科植物直刺變豆菜的根或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10-50cm。根莖粗短,支根細而多。莖1-6,直立,上部分枝。基生葉葉柄長5-26cm,基部有闊膜質(zhì)鞘;葉片心形或心狀五角形,長2-7cm,寬3.5-7cm,掌狀3全裂,中裂片楔狀倒卵形,基部有短柄,側(cè)裂片斜楔狀倒卵形,通常2裂至中部或近基部,所有裂片表面綠色,背面淡綠色或沿脈處呈淡紫紅色,先端2-3淺裂,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鋸齒或刺毛狀齒;莖生葉略小,掌狀3全裂。傘形花序具2-3分枝;總苞片3-5,鉆形;傘輻3-8;小總苞片約5,線形或鉆形;小傘形花序有花6-7;萼齒窄線形或刺毛狀;花瓣白色、淡藍色或紫紅色,倒卵形;花柱長,向外反曲。雙懸果卵形,長2.5-3mm,寬2-2.5mm,表面有短直的皮刺,有時皮刺基部連成薄層;分生果橫剖面略呈圓形,油管不明顯;、果期4-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西南及陜西、甘肅、浙江、福建、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50-3200m的山澗林下、路旁、溝谷及溪邊等處。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春、夏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辛;性涼
|
歸經(jīng) |
歸肺;肝經(jīng)
|
功效 |
清熱解毒;益肺止咳;祛風(fēng)除濕;活血通絡(luò)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麻疹后熱毒未盡;肺熱咳喘;頓咳;勞嗽;耳熱瘙癢;頭痛;瘡腫;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跌打損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四川常用中草藥》:治麻疹后熱毒未盡,耳熱瘙癢,跌打損傷。
|
考證 |
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Saniculae Orthacanth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Sanicula orthacantha S. Moore
|
科屬分類 |
傘形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