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野藿香、毛秀才 |
漢語拼音 | shui huo xiang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唇形科植物穗花香科科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穗花香科科,多年生直立草本。莖高50-80cm,近無毛。葉柄長為葉片長的1/5以下;葉片卵狀長圓形,長5-10cm,寬1.5-4.5cm,面面近無毛。假穗狀花序生莖及上部分枝的頂端,莖頂者常分枝呈圓錐狀,無毛;苞片條狀披針形;花長1.1-1.5cm;花萼筒狀,5齒近相等;花冠白色或淡紅色,筒長為花冠的1/4,檐部單唇形,中裂片最大,倒卵形;雄蕊伸出;花盤盤狀,邊緣微波狀;花柱先端2裂。小堅果倒卵形,合生超過果長之半;ㄆ7-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廣東、四川、貴州。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坡及原野。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7-10月采收,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地上部分含山藿香素(teucvin),穗花香科素(teucjaponin)A、B,穗花石蠶素(teuponin)及刺槐素(acacetin),濱薊黃素(cirsimaritin)。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辛;性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發(fā)表散寒;利濕除痹 |
功效分類 | 發(fā)表散寒藥;利濕除痹藥 |
主治 | 外感風(fēng)寒;頭痛;身痛;風(fēng)寒濕痹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Teucrium japonicum Willd. |
科屬分類 | 唇形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