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藥學理論 > 中國中藥 > 正文:百脈根 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學成分查詢
    

百脈根

  
別名 柏脈根、牛角花、都草、黃金花、五葉草、鳥距草。
漢語拼音 bai mai gen
英文名 Root or stem of Littleleaf Indianmulberry, Herb of Birdsfoot Trefoil, Bird's Foot Trefoil, Bird's Foot Deervetch
藥材基原 為豆科植物百脈根的根。
動植物形態(tài) 百脈根 多年生草本,高10-60cm。莖叢生,有疏長柔毛或后來無毛。小葉5片,3小葉生于葉柄的頂端,2小葉生于葉柄的基部;小葉柄極短,長約1mm;葉紙質,葉片卵形或倒卵形,長5-20mm,寬3-12mm,先端尖,基部圓楔形,全緣,無毛或于兩面主脈上有疏長毛;3-4朵排成頂生的傘形花序,具葉狀總苞;花長1-1.4cm;花萼黃綠色,寬鐘形,近于膜質,內外均具長硬毛,萼齒5,三釤形;蝶形花冠,黃色,旗寬倒卵形,長9-13mm,寬4-6mm,具較長的爪,翼較龍骨瓣稍長,龍骨瓣彎曲;雄蕊10,二體;子房無柄,花柱長而彎曲,柱頭小。莢果長圓筒形,褐色,長2-2.7cm,闊3-4mm,內含多粒種子;ㄆ5-7月,果期8-9月。
資源分布 分布于西南及陜西、甘肅、湖北、湖南、廣西、西藏等地。
生態(tài)環(huán)境 生于海拔2300-3400m的冷杉和高山櫟混交林或山坡草地、田間濕潤處。
藥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儲藏 夏季采收,挖根,洗凈,曬干。
藥用部位
生藥材鑒定
中藥化學成分 根含黃酮類化合物百脈根素(corniculatusin),百脈根素-3-O-β-D-半乳糖甙(corniculatusin-3-O-β-D-galactoside),3,5,8,3',4'-五羥基-7-甲氧基黃酮(3,5,8,3',4'-pentahydroxy-7-methoxyflavone),棉花皮素-7-甲醚-3-半乳糖甙(gossypetin-7-methylether-3-O-galactoside)。
此外,根還含有非瑟素(fisetin),5-去羥異鼠李素(geraldol),5-去氧山柰酚(5-deoxykaempferol),檸檬素(limoci-tin),3,5,7,4'四羥基-8-甲氧基黃酮(sexangularetin),棉子皮亭(gossypetine)。
理化性質
中藥化學鑒定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炮制方法
劑型
中藥制藥工藝
藥理作用
藥理學
藥代動力學
毒理學
藥物配伍
藥性 甘;苦;微寒
歸經 肺經
功效 補虛;清熱;止渴
功效分類 補益藥
主治 虛勞;陰虛發(fā)熱;口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8g;或浸酒;或入丸、散。
用藥禁忌
不良反應及治療
選方
臨床運用
各家論述 《唐本草》:下氣,止渴,去熱,除虛勞,補不足。
考證 出自《唐本草》
藥物應用鑒別
藥典收錄
藥材拉丁名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Lotus corniculatus L.
科屬分類 豆科
出處 《中華本草》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