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si ye qi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金粟蘭科植物湖北金粟蘭的全草或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湖北金粟蘭 多年生草本,高40-65cm。根莖粗壯,具多數(shù)細長須根;莖直立,單生或叢生,有明顯的節(jié),下部節(jié)上生一對鱗狀葉。葉對生,常4片生于莖頂;葉柄短;葉片紙質,寬倒卵形或近圓形,長7-14cm,寬5-10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粗圓齒,兩面均無毛,葉脈6-8對;ㄐ蝽斏蛞干菭盥研;雄蕊3,基部幾分離,中央藥隔有1個2室的花藥,兩側藥隔各有1個1室的花藥;子房卵形,柱頭平截。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湖北、陜西、甘肅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山谷林下。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與四大天王較相似,須狀根密集著生于根莖上。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苦;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祛濕;散寒;理氣;活血 |
功效分類 | 祛濕藥;散寒藥;理氣藥;活血藥 |
主治 | 勞傷腰腿痛;跌打損傷;感冒;白帶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5-3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孕婦慎服。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hloranthushenryiHemsl.var.hupehensis(Pamp.)K.F.Wu |
科屬分類 | 金粟蘭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