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國藥典》(2000年版)。 |
劑型 | 散劑 |
藥物組成 | 馬錢子粉(調(diào)制)250g,麻黃250g,乳香(制)250g,沒藥(制)250g。 |
加減 | |
功效 | 活血散瘀,消腫止痛。 |
主治 | 用于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用于治療坐骨神經(jīng)痛,慢性支氣管炎,腰痛等。 |
制備方法 | 除馬錢子粉外,其余麻黃等3味粉碎成細粉,與馬錢子粉配研,過篩,混勻,即得。 |
用法用量 | 每包裝2.5g,每次2.5g,日1次口服;外用,創(chuàng)傷青腫未破者以酒調(diào)敷患處。 |
用藥禁忌 | 本品含毒性藥,不可多服;孕婦禁用;小兒及體弱者遵醫(yī)囑服用;破傷出血者不可外敷。 |
不良反應(yīng) | 服用過量或使用不當,可出現(xiàn)口唇麻木、舌僵等現(xiàn)象。此時應(yīng)立即停藥注意觀察。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主要有抗炎,鎮(zhèn)痛等作用。 1.抗炎:用巴豆油致炎法,九分散灌胃給藥,對小鼠耳廓腫脹有明顯抑制作用。對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九分敬可明顯降低,表明九分散有明顯的抗炎作用。 2.鎮(zhèn)痛:用熱板法與扭體法證明,九分散灌胃給藥,可提高小鼠痛閾值,有明顯的鎮(zhèn)痛作用。 3.藥代動力學:九分散和疏風定痛丸是有毒劇藥馬錢子的復(fù)方制劑,具有一定毒性.為了臨床合理應(yīng)用此類中成藥,根據(jù)藥物累積法原理,分別測定小鼠腹腔注射和口服LD50后,再將小鼠分成五組,從LDS-LD35之間取5個劑量,分別由腹腔注射和口服途徑以等劑量于不同間隙時間給藥,分別求得兩者在不同時間內(nèi)的體存率,結(jié)果:九分散腹腔注射給藥的Ka為0.1573min-1,t1/2 10.53min;口服給藥的Ka為0.2995min-1,t1/2 143.42min。說明藥物中馬錢子在體內(nèi)吸收迅速,給藥后10-20min達高峰,兔體內(nèi)九分散藥動學研究表明為一室模型,疏風定痛丸較九分散吸收速度緩慢,從而降低藥物的毒副反應(yīng)。 |
毒性試驗 | 本方混懸液灌胃,小鼠LD50為4.19±0.40g/kg。 |
化學成分 | 取裝量差異項下的本品約2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氯仿20ml與濃氨試液1ml,輕輕搖勻,稱重,于室溫放置24小時,再稱重,補足氯仿減失的重量,充分振搖,濾過。精密量取續(xù)濾液10ml,用硫酸溶液(3→100)分次提取,至生物堿提盡,合并硫酸液,置另一分液漏斗中,加濃氨試液使呈堿性,用氯仿分次提取,合并氯仿液,蒸干,放冷,殘渣中精密加氯仿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士的寧對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0.4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甲苯-丙酮-乙醇-濃氨試液(16:12:1:4)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照薄層色譜法進行掃描,波長:λs=254nm,λR=325nm,測量供試品吸收度積分值與對照品吸收度積分值,計算,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計算,每包含馬錢子以士的寧(C21H22O2)計,應(yīng)為4.5-5.5mg。 |
理化性質(zhì) | 本品為黃褐色至深黃褐色的粉末,遇熱或重壓易粘結(jié);氣微香,味微苦。除裝量差異不得過±3.0%外,其他應(yīng)符合散劑項下有關(guān)的各項規(guī)定。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單細胞非腺毛,形似纖維,多碎斷,基部膨大,如石細胞。表皮細胞碎片淡黃色,細胞長方形,內(nèi)含微小草酸鈣結(jié)晶;氣孔特異,保衛(wèi)細胞側(cè)面觀呈啞鈴狀。不規(guī)則團塊淡黃色或淡黃棕色,由無色或淡黃色油滴和小顆粒聚集而成,加蘇丹Ⅲ試液,油滴呈紅色。不規(guī)則碎塊淡黃色,碎塊洞穴中含有徽黃色油滴,加蘇丹Ⅲ試液,油滴呈紅色。 (2)取土的寧、馬錢子堿對照品適量,用氯仿溶解;取鹽酸麻黃堿對照品適量,用甲醇溶解;分別制成每1ml含0.4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與上述三種對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用0.2mol/L氫氧化鈉溶液制備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乙醇-環(huán)己烷(3: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茚三酮試液,在105℃加熱約10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鹽酸麻黃堿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在與士的寧和馬錢子堿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