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陜西中醫(yī)1992,13(1):4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夏枯草15g,鮮垂盆草50g,龍膽草15g,白花蛇舌草20g,金錢草20g,丹參20g,生山楂20g,生麥芽20g,生大黃(后下)10g,車前子(包煎)10g。 |
加減 | 兼有血瘀丹參加至50g;兼有痰濕加半夏、陳皮;氣滯加柴胡、枳殼;兼陰傷者加五味子;大便干燥重用大黃;咽痛發(fā)熱加銀花、連翹、山豆根;黃疸持續(xù)不退加赤芍、郁金。 |
功效 | |
主治 | 病毒性肝炎。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15歲以下用量酌減,20日為1療程,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治療病毒性肝炎100例中,男74例,女26例;年齡2-69歲。全部病例均按1974年全國病毒性肝炎會議制定的臨床診斷標準。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84例,慢性肝炎16例;HBsAg陽性26例,其中16例慢性肝炎均為陽性。全部病例中醫(yī)辨證分型以“肝膽濕熱型”為主。結(jié)果主要癥狀消失,HBsAg轉(zhuǎn)陰,隨訪半年以上無復發(fā)為臨床治愈,共87例;主要癥狀消失,肝功能及其它生化指標較前好轉(zhuǎn)為顯效,共8例;癥狀及生化指標無改善或加重,隨訪癥狀復發(fā),再治療3個療程無效者為無效,共5例(均為慢性活動型肝炎);總有效率95%。26例HBsAg陽性者轉(zhuǎn)陰13例,轉(zhuǎn)陰率50% 。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