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分類 | 常用植物藥
|
二級分類 | |
分類 | 桿竹咪
|
年份 | gaanv zuc miev
|
別名 | |
來源 | 石松科植物燈籠石松Palhinhaea cernus(L.)A.Franco et Vase.的全草。
|
形態(tài)特征 | 匍匐或斜立草本,植株高30~50厘米。主莖基部不分枝,側(cè)枝多回二叉狀分枝。干莖、枝上的葉螺旋狀排列,莖上疏生,常向下彎曲,枝上密生,常向上彎曲,條狀鉆心,孢子囊穗小,無柄,圓柱形或矩圓形,單生于小枝頂端;孢子葉覆瓦狀排列,闊卵圓形,頂端長漸尖,邊緣有睫毛。孢子囊圓形,生于孢子葉腋。
|
生態(tài)分布 | 生于山溝邊、山谷巖壁上和山坡草叢中。產(chǎn)于廣西上思、龍州、南寧、邕于、武鳴、上林、百色、鳳山、羅城、融安、臨桂、興安、陽朔、平樂、富川、梧州、岑溪、藤縣、平南、貴港、陸川、博白、金秀等縣市;分布于浙江、福建、臺灣及華南、西南各省份。
|
采集加工 | 全草全年可采,曬干備用。
|
性味 | 味甘、澀,性平。
|
功效 | 舒筋活絡(luò),止血生肌,祛風(fēng)除濕,清肝明目。
|
傳統(tǒng)應(yīng)用 | |
用法用量 | 15~30克,水煎服,小兒用時研粉,2~9克,配豬瘦肉蒸服;外用適量,水煎洗。
|
方例 |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 | |
化學(xué)成分參考文獻 | |
藥理參考文獻 | |
附注 | |
出處 | 中國瑤藥學(xu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