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分類 | 常用植物藥
|
二級分類 | |
分類 | 別飄亮
|
年份 | baec mbeux ndiangx
|
別名 | 魚眼木、白魚眼
|
來源 | 大戟科植物白飯樹Flueggea virosa(Willd)Baill.的全株。
|
形態(tài)特征 | 落葉灌木,高1~4米。莖紅褐色,老枝具粗短刺。單葉互生,長圓狀倒卵形至橢圓形,長1.5~5厘米,寬1.23厘米,頂端鈍,有小尖頭,基部寬楔形,邊全緣;ㄐ,淡黃色,單性,雌雄異株,無花瓣;單生或多朵簇生于葉腋。果實球形,肉質(zhì),熟時白;ㄆ6~7月,果期10~11月。
|
生態(tài)分布 | 生于丘陵地的山坡、路旁和曠野灌木叢中。產(chǎn)于廣西各地縣市;分布于湖南、貴州、廣東、臺灣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多為鮮用,隨用隨采。
|
性味 | 味苦、微澀,性涼。
|
功效 | 有小毒。清熱解毒,止痛,止血,止癢,排膿消腫,祛風(fēng)除濕。
|
傳統(tǒng)應(yīng)用 | |
用法用量 | 15~30克,水煎服或浸酒服;外用適量水煎洗或搗敷或研粉水調(diào)敷。
|
方例 | |
化學(xué)成分 | 葉含毒一葉萩堿[1,2],毒別一葉萩堿[2,3],無羈萜,3α-無羈萜醇,谷甾醇[4]。莖含元羈萜,3β-無羈萜醇,谷甾醇,羽扇豆醇,算盤子酮醇,多孔算盤子二醇,白樺脂酮酸[4]。樹皮含去甲一葉萩堿[5]。
|
藥理 | 白飯樹葉的醇提取物有明顯抗腫瘤作用,在體外,對腫瘤細胞KBA549、HCT-8、P388和L1210等均呈現(xiàn)細胞毒作用,其ED50均小于20μg/ml。每一葉萩堿和毒別一葉萩堿是兩種從中分離出的具抗腫瘤活性的化合物。毒一葉萩堿對KB、P388、L1210、A549、HCT-8腫瘤細胞的ED50為5.5μg/ml、2.9μg/ml、8.0μg/ml、5.5μg/ml、4.6μg/ml,毒別一葉萩堿對P388腫瘤細胞的ED50為0.9μg/ml,對上述其余幾種腫瘤細胞的ED50均大于10μg/m[1]。
|
化學(xué)成分參考文獻 | [1]Nakano T,et al.Tetrahedron,1963,19:609. [2]齋藤清一等:《藥學(xué)雜志》(日),1964,84(11):1126。 [3]Saito S,et al.C A,1964,61:10726c. [4]Hui Wai-Hann,et al.Phytochemistry,1977,16:607. [5]Tatematsu H,et a1.J pharm Sci,1991,80(4):325. |
藥理參考文獻 | [1]Hiroshi Tatematsu,et al.J Pharm Sci,1991,80(4):325.
|
附注 | |
出處 | 中國瑤藥學(xu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