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名族首頁  |   藏族醫(yī)學  |   蒙古族醫(yī)學  |   維吾爾族醫(yī)學  |   苗族醫(yī)學  |   傣族醫(yī)學  |   瑤族醫(yī)學  |   考試寶典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名族醫(yī)藥 >> 傣族醫(yī)學 >> 傣族醫(yī)藥 >> 正文:青葙 -傣藥羅來罕馬藥物說明書
    

青葙

  
漢語拼音
Qing xuang
傣藥名
羅來罕
別名
中藥材基原
為莧科植物青葙的根或花序。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青葙 Celosla argentea 1. 一年生草本,高30~90cm,全林無毛。莖直立,通常分枝,綠色或紅紫色,具條紋。單葉互生,具柄;葉片紙質,披針形或橢圓狀披外形,長5~9cm,寬l~3cm,先端尖或長尖,基部漸狹且稍下延,全緣。穗狀花序單生于莖頂或分枝頂端,呈圓柱形或圓錐狀,長3~10cm;花著生甚密,初為淡紅色,后變?yōu)?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gydjdsj.org.cn/mingzu/2009/20090512113406_152175.shtml" target="_blank">銀白色;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干膜質,光亮;花被片5,披針形;雄蕊5,下部合生成杯狀。胞果卵狀橢圓形,蓋裂,上部作帽狀脫落,頂端有宿存花柱。種子腎狀圓形,黑色,光亮;ㄆ谙募,果期秋季。 生于海拔100~2700m的坡地、路邊較干燥的向陽處。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
夏、秋季挖取根洗凈曬干備用。夏季采花序,曬干。
藥材鑒別
化學成分
全草含草酸(oxalic scid)[1],并含維生素C,二十四烷酸(carnaubic acid),二十八烷酸(octacosanoic acid),三十一烷酸(hentriacontanoic acid),二十六醇(bexacosanol),硬脹酸(stear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酸(β-sitosterol),白樺脂酸(hetulic acid),羽扇豆醇(lupe-ol)和木犀草素(luteolin)[2]。
藥理作用
性味
味苦,性寒。入四塔。
功效
調補四塔,養(yǎng)容顏,補益氣血,補土健,澀腸止瀉,利水退黃,活血止痛。
主治
主治“割魯了勒約飄那朋蒿,多溫多約”(產后氣血虛面色蒼白,體弱多病),“揪濤,蓬賀何”(早衰,毛發(fā)早白),“納勒冒沙么”(月經失調,病經,經閉),“接短魯短”(腹痛腹瀉),“攏案答勒”(黃疸),“攏梅蘭申”(風寒濕痹證,肢體關節(jié)酸痛,屈伸不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泡,適量。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項
附方
1.治“割魯了勒約飄那朋蒿,多溫多約”,“揪濤,蓬賀何”,“納勒冒沙么”青葙根10g,蘇木5g,紅花5g,五寶藥散(雅叫哈頓)15g,亞洲寶九(雅叫帕中補)15g。泡酒,每次10~20ml。(景洪市名傣醫(yī)康郎合驗方) 2.治“接短魯短”青葙10g,止瀉木15g。煎服。(西雙版納州傣醫(yī)院傣醫(yī)康郎香驗方) 3.治“攏案答勒”青葙根適量,煎湯內服、外洗。(景洪市傣醫(yī)波波驗方) 4.治“攏梅蘭申”青葙根、雞矢藤鮮品各適量。搗爛,加少許白酒或淘米水包敷患處。(西雙版納州傣醫(yī)院傣醫(yī)康郎香驗方)
藥物分類
植物藥
參考文獻
化學成分 [1]江蘇新醫(yī)學院.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77.1226 [2]江蘇省植物研究所.新華本草綱要(第二冊).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1.59
傣藥名與別名出處
《西雙版納傣藥志》
參考
《中華本草》傣藥卷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評論加載中...
    網 名: (必填項)
    評論內容:
    沒有相關文章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1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