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Chang lu jia mi
|
傣藥名 | 埋昂
|
別名 | |
中藥材基原 | 為忍冬科植物具毛常綠莢蒾的根莖和葉。
|
動(dòng)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具毛常綠莢蒾 Viburnum sempervirens K.Koch var.trichophorum Hand.-Mazz。
常綠灌木,高達(dá)2m。小枝略呈四棱形,幼枝、葉炳和花序均被簇狀短毛。葉革質(zhì),長(zhǎng)圓形、橢圓形至近卵形,長(zhǎng)4~9cm,先端尖或漸尖,有明顯鋸齒。具離基3比脈,下面生小腺點(diǎn),側(cè)脈5~6對(duì);ㄐ驈(fù)傘形狀,直徑3~5cm.總花梗很短;萼筒長(zhǎng)約lmm,萼檐具5微齒;花冠白色,輻狀,長(zhǎng)約2mm;雄蕊5,稍長(zhǎng)于花冠。核果近卵球形,紅色,核長(zhǎng)約7mm,直徑約6mm,背面略凸起,腹面略呈鵝毛扇狀彎拱而不明顯凹陷。
生于海拔1100~1400m的村寨、路旁、田邊地角。分布于云南南部地區(qū)。
|
采收加工 | 全年葉采,切斷曬干備用,或鮮用。
|
藥材鑒別 |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作用 | |
性味 | 味澀,性寒。入水、風(fēng)塔。
|
功效 | 清火涼血,利水消腫,提氣固脫。
|
主治 | 主治“攏牛,優(yōu)哦勒”(小便熱澀疼痛,尿血),“混趟,曬滾緬”(子宮脫垂,脫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根莖15~30g。外用:鮮葉適量,切碎炒熱坐浴。
|
注意事項(xiàng) | |
附方 |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xiàn) | |
傣藥名與別名出處 | 《西雙版納傣藥志》
|
參考 | 《中華本草》傣藥卷
|
網(wǎng) 名: | (必填項(xiàng)) |
評(píng)論內(nèi)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