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名族首頁  |   藏族醫(yī)學  |   蒙古族醫(yī)學  |   維吾爾族醫(yī)學  |   苗族醫(yī)學  |   傣族醫(yī)學  |   瑤族醫(yī)學  |   考試寶典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名族醫(yī)藥 >> 維吾爾族醫(yī)學 >> 維吾爾族醫(yī)藥 >> 正文:鹿角 -維藥卡提克布哈蒙固孜藥物說明書
    

鹿角

  
漢語拼音
Lu jiao
維藥名
卡提克 布哈 蒙固孜
別名
開爾奴里 依也來斯 賽里比、沙合 高贊 賽合德《藥物之園》。
考證
《藥物之園》載:“鹿角,是雄鹿已骨化的角;原動物生活在山地、森林中,形與野牛相似,但比野牛小,居住在山洞繁衍后代,多食用歐亞薄荷草;雄鹿有角,分角多則可達12枝,幼角密生茸毛,稱鹿茸,骨化后稱鹿角,每年生長一次,在這里主要指的是前者;雌鹿不長角。鹿是長壽動物之一,皮毛冬季為黑紅色,夏季變?yōu)榧t色,有的為黃色!备鶕(jù)上述維吾爾醫(yī)本草所述藥物特征和實物對照,與現(xiàn)代維吾爾醫(yī)所用鹿角一致。
中藥材基原
為鹿科動物馬鹿、梅花鹿已骨化的角或鋸茸后翌年春秀脫落的角基。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1.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又名:八叉鹿、黃臀赤鹿。 體形較大,體長2m,體重200kg以上。肩高約1m,背平直,肩部與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圓錐形。頸長約占體長1/3,頸下被毛較長。四肢長,兩側蹄較長能觸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幾與主干成直角,主干稍向后略有內彎,角面除尖端外均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狀突。各毛灰褐色。嘴、下頜深棕色,頰棕色,額部棕黑色。耳外黃褐,耳內白色。頸部與身體背面稍帶黃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線。四肢外側棕色,內側較淺。臀部有黃赭色斑。夏毛較短,沒有絨毛,呈赤褐色。(圖1) 犧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分布于東北、西北、內蒙古等地。 2.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又名:花鹿。 梅花鹿體長1.5m左右,體重100kg左右。眼下腺明顯,耳大直立、頸細長。四肢細長,后肢外側踝關節(jié)下有褐色蹠腺,主蹄狹小,側蹄小。臀部有明顯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長全時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2枝與眉叉較遠,主干末端再分兩小枝。冬毛栗棕色,白色斑點不顯。鼻面及頰部毛短,毛尖沙黃色。從頭頂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線。白色臀斑有深棕色邊緣、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外側同體色,內側色稍淡。夏毛薄,無絨毛,紅棕色,白斑顯著,在脊背兩旁及體側下緣排列成縱行,有黑色的背中線。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較體色為淺。(圖2) 棲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緣。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華南,目前野生較少。 (養(yǎng)殖技術)生活習性 野生梅花鹿在森林中生活。喜群居,性溫順,善跳躍,感官靈敏。具有季節(jié)性垂直遷徙習性,夏季鹿群多到高山地帶活動。冬季多到低山區(qū)的河谷或向陽山坡越冬。植物性食性,能采食上百種植物的枝葉、果實、樹皮和雜草。食性廣泛,對酸、甜、苦昧的食物均可采食。尤對柞樹的細枝、嫩葉和果實更喜食。鹿角春季脫落并萌發(fā)新角。4~8月份為生茸期;到9月初鹿角停止生長,鹿茸皮脫落,僅遺留下分成4個枝權的裸露骨質角。是配種期毆斗和冬季雪下尋食的工具。 繁殖技術 梅花鹿為季節(jié)性發(fā)情的動物。秋季配種,幼鹿2周歲時性成熟。每年9~11月份時,公鹿變得膘肥體壯,頸圍粗,毛色暗,陰囊下垂,性暴好斗,常與其他公鹿爭偶。母鹿在此時期可發(fā)情3~4次,每次待續(xù)18~36h,鹿的配種方式有幾種:①群公群母式,即將25~30只參配母鹿與3~5只種公鹿組成配種群,直到11月底配種結束再分開。②單公群母式,即將1只優(yōu)良公鹿與15~20只母鹿組群配種。但要每隔一段時期中間替換種公鹿。③單公單母定時放對式。即每日早、晚,將公鹿撥入母鹿群中與發(fā)情母鹿交配,配后即將公鹿撥出。④人工授精,其中包括采精,精液稀釋和輸精幾個步驟。可以充分利用優(yōu)良種公鹿進行配種。每只發(fā)情母鹿要復配2~3次才能保證高受胎率。妊娠期為235d左右。每年5~6月份為產(chǎn)仔期。產(chǎn)前要做好準備工作,并對個別難產(chǎn)母鹿要進行接產(chǎn)。梅花鹿多為每胎1仔,雙仔率僅占5%~15%。初生子鹿要吃到初乳才能提高成活率。 飼養(yǎng)管理 梅花鹿從野生變?yōu)榧茵B(yǎng),馴化是技術關鍵。馴化工作要從早期發(fā)育階段開始,如人工哺乳,幼鹿訓練等。以期發(fā)育到成年后更好地接受人工飼養(yǎng)管理。促使鹿茸優(yōu)質高產(chǎn)和提高后裔的繁殖成活率。梅花鹿以各種糧、豆類及農(nóng)副產(chǎn)品為精飼料;以農(nóng)作物莖、葉、多種樹木枝葉及青草為粗飼料;青貯玉米秸更是人工養(yǎng)鹿的重要飼料。還要每日補給適量的食鹽和維生素。為營養(yǎng)全面要力求飼料多樣化。公鹿生茸期,母鹿哺乳期和育成期幼鹿要多投給精料。在馴化的基礎上可將公鹿、母鹿和育成鹿分別組成放牧群,引導到牧場上去放,大幅度降低飼養(yǎng)成本和提高生產(chǎn)力。放牧管理主要防止鹿只逃失;收茸期管理主要防止鹿茸傷損;配種管理主要防止公鹿傷亡;產(chǎn)仔期管理主要是對難產(chǎn)鹿接產(chǎn)。在日常管理中要建立起完整地定時、定量、定點投料、給水的飼喂制度和每天清掃圈舍、定期消毒等環(huán)境衛(wèi)生制度,要嚴格執(zhí)行,防止各種災害給鹿群造成損失。 疾病防治 養(yǎng)鹿人員每日對鹿只活動情況、來食、飲水、排便等進行細致觀察。對發(fā)病鹿要提倡導發(fā)現(xiàn)、早治療。鹿病基本上可分為疫病和普通病兩類。疫病危害大,主要有結核病,壞死桿菌病,布氏桿菌病和血尿病等,要通過定期接種疫苗進行預防。普通病主要有食毛癥、飼料中毒、寄生蟲病等。主要通過改善飼養(yǎng)管理阻斷病源,并對患病鹿對癥治療來解決。 馬鹿體形較大,生存競爭能力強。野生鹿較多。每年配種、產(chǎn)仔和生茸期等都要稍早于梅花鹿。
栽培與養(yǎng)殖
采收加工
一般于冬季或早春將角連腦骨一起砍下,或自基部鋸下,洗凈,風干,稱“砍角”;或在春末拾取自然脫落者稱“退角”。
藥材鑒別
性狀鑒別(1)馬鹿角 呈分技狀,通常分成4~6枝,全長50~120cm。主枝彎曲,直徑3~6cm,基部具盤狀突起,司稱“珍珠盤”,周邊常有稀疏細小的孔洞,側枝多向一面伸展,第1枝與珍珠盤相距較近,第2枝靠近第1枝著生。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有光澤,角尖平滑,中、下部常具疣狀突起,習稱“骨釘”,并具有縱棱。質堅硬,斷面外圈骨質,灰白色或微帶淡黃褐色,中部多是灰褐色,具蜂窩狀孔。無臭,味微咸。 (2)梅花鹿角 通常分成3~4枝,全長30~6Ocm,直徑2.5~5cm。側枝多向兩旁伸展,第1枝與珍珠盤相距較近,第2枝與第1枝相距較遠,主枝末端分成兩小枝。表面黃棕色或灰棕色,枝端灰白色。枝端以下具明顯骨釘,骨釘斷續(xù)排成縱棱,頂部灰白色或灰黃色,有光澤。 (3)鹿角脫盤 又稱鹿花盤。呈盔狀或扁盔狀,直徑3~6cm,珍珠盤直徑4.5~6.5cm,高1.5~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有光澤,中部具蜂窩狀細孔。底面平,蜂窩狀,多呈黃白色或黃棕色。珍珠盤周邊常有稀疏細小的孔洞。上面略平或呈不規(guī)則的半球形。質堅硬,斷面外圈骨質,灰白色,中部類白色。無臭,味微咸。 理化鑒別 取馬鹿角和梅花鹿角新鮮橫斷面,在紫外光燈下(365nm)觀察:馬鹿角骨密質顯淡藍色,骨疏質顯藍褐色熒光。梅花鹿角骨密質顯亮白色,骨流質顯灰白色熒光。
化學成分
鹿角含膠質25%,磷酸鈣50%~60%,碳酸鈣及氮化物[1]。另含基酸,內有天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組氨酸,精氨酸[2]。
藥理作用
對心血管的作用  鹿角提取物40mg/kg給麻醉犬靜注,能明顯增加心臟搏出量,但對心排出量、心率、平均動脈壓、中心靜脈壓和外周總阻力無明顯改變[1]。
炮制方法
外用時切片,用火燒焦發(fā)白后使用。
性味
干寒。
功效
生于生寒,消炎退腫,止血愈瘡,健齦固齒。
主治
主治各種濕熱性或血液質性疾病,如各種創(chuàng)傷,各種炎腫,咳血,牙齦膿瘡,牙齒松動。 1.《注醫(yī)典》:“能防有害物質流竄于眼部,止瀉止痢等;治有害物質流竄于眼部,急性腸炎等! 2.《拜地依藥書》:“療久瀉不止,消除黃疸,消除疼痛,通利經(jīng)水,消除眼瘡,祛斑生輝,消炎愈瘍等。主治久瀉不止,黃疸,膀胱疼痛,牙齒疼痛,經(jīng)水不止,眼部瘡瘍,皮膚白斑,白癜風,下肢皮裂,小兒口腔潰瘍等!
用法用量
內服:3g。外用:適量。可入湯劑、散劑,眼粉、傷粉、油劑、軟膏、漱口劑等制劑。
注意事項
有害,矯正藥為西黃芪膠。
代用藥
若本品缺貨,可用歐細辛和高良姜代。
附方
制劑
蘇福非 沙合 高贊 賽合德 散劑 鹿角、西黃芪膠各5g。藥物研成細粉,制成散劑即可。功能止血,止瀉,止帶等。主治痰中帶血,久瀉不止,帶下不止等。內服,每日2次,每次2.5g,用開水沖服。(《拜地依藥書)})
參考文獻
化學成分
[1]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等.中藥志(第四冊).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61.125
[2]王靜竹,等.中藥材,1990,13(10):13
藥理
[1]戴立春,譯.國外醫(yī)學·中醫(yī)中藥分冊,1981,(2);103
維藥名出處
《藥物之園》
參考
《中華本草》民族藥卷:維吾爾藥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評論加載中...
    網(wǎng) 名: (必填項)
    評論內容: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1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