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旭日
|
漢語拼音 | SHANHU
|
拉丁名 | Coral.
|
英文譯名 | |
銷售地區(qū) | |
保護品種 | |
中藥材基原 | 本品是珊瑚為珊瑚蟲分泌的碳酸鈣。
|
動植物形態(tài) | |
動植物資源分布 | |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 珊瑚蟲為底棲海生動物,生活在溫暖水清、含鹽度較低的淺海環(huán)境中。在不斷繁衍生長中,吸收海水中的碳酸鈣以形成自身骨骼和聚結成礁石。主要成分為碳酸鈣質,習慣稱珊瑚為礦物藥。
|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 |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 從海底采來,洗凈涼干,備用。
|
藥用部位 | 珊瑚入藥。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珊瑚化石有單體和群體兩種。單體珊瑚呈尖錐狀,尖端略彎,形狀似“牛角”,但形體較小。外壁有縱列隔壁溝和環(huán)狀生長橫紋,內有軸部和輻射隔壁。群體珊瑚由若干個體組成,平面呈圓形或多邊形,形狀似“蜂房狀”,軸部和輻射狀的隔壁可見。 藥用珊瑚多呈斷碎的樹枝狀,一般均已斷碎或棒狀,長1~1.5cm,直徑約2.6cm;表面具明顯的細密縱溝,較光滑。呈紅色或部分呈黃色。油脂光澤,外壁微略帶晶質的玻璃光澤,透明度較好。內部有致密堅硬的碳酸鈣質柱,顏色稍淺。堅硬而脆,不易折斷,斷面中心部多呈黃色。氣味均無。 以內外皆紅、體重、堅脆而粗壯者為佳。 |
中藥化學成分 | 主要為碳酸鈣(CaCO(3))。但與化學沉積的碳酸鈣(方解石)鐘乳石不同,含有幾丁質、角質、有機酸等物質。尚含有較多的鎂及微量鍶、鐵、銅、鋅等。
|
理化性質 | 理化鑒別:本品遇鹽酸劇烈泡沸。顯碳酸鹽與鈣鹽的鑒別反應。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炮制:取骨碎補、沙棘果膏、硼砂、火硝各5g,粉碎成粗粒,加水煮沸半小時,濾取藥液,將珊瑚砸碎成麥粒大小,放入藥液,煮至無色,取出珊瑚粒,用清水漂洗幾次,即得。
|
中藥劑型 | 丸劑。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篩選 | |
新藥的臨床評價 | |
實驗動物的品種 | |
方劑組成 | |
藥物和劑量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澀,性涼。
《新編藏醫(yī)學》:味澀,性涼。
《藏醫(yī)百科全書》:味澀,性涼。
|
歸經 | |
功效 | 清熱解毒。
|
性味分類 | |
主治 | 用于腦脈病、脈熱病、中毒熱癥、肝熱病。
|
用法用量 | 內服少用,外用無定量。
|
用藥忌宜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薩熱十三味鵬鳥丸:麝香7.5g,廣木香50g,藏菖蒲65g,鐵棒錘50g,訶子100g,珊瑚40g,珍珠25g,丁香20g,肉豆寇75.5g,沉香50g,磁石25g,甘草膏40g,禹糧土250g。以上十三味,除麝香、珊瑚、珍珠另研細粉外,其余共研成細粉過篩,加入珊瑚、珍珠細粉,混勻,用甘草膏、麝香加適量水,泛丸,用銀朱包衣,陰干,即得?诜,1日3次,1次5~6丸。能通經活絡、醒腦開竅。用于中風、白脈病引起的口眼歪斜、麻木癱瘓、脈管炎、腱鞘炎、四肢關節(jié)不利、麻風等。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晶珠本草》記載:旭日解毒,清熱,治肝熱病、脈病。本品分紅、黑、白三種。紅者為上品,唯有此品入藥。紅者又分淡紅、紫紅兩種,淡紅者為舊品,紫紅者為新品。 據查證,本品各地藏醫(yī)用藥一致。珊瑚Coral以色紅、油潤者入藥。有時可購得色淺紅、干枯無油潤者,大都為舊飾物或出土物,不可作藥用。 |
藥物應用鑒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