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信息時報》報道,由于學生郭肖霞在研究生初試中以392分的高分名列本專業(yè)榜首,面試后卻未被錄取,近日,全國人大代表王全杰的博客上撰文質疑考研面試制度。王全杰稱,通過不到兩小時主觀面試,不能確定高分者一定低能,假如郭肖霞的父親有能耐結果可能會不一樣。
每年在考研面試之后,嘆氣聲、哭聲、質疑聲、痛斥聲經(jīng)常隨之而來。與以往不同的是,王全杰是在博客上為學生打抱不平的。問題是,一則5萬多點擊量、400多條評論的博文,能改變郭肖霞的命運嗎?
從制度層面說,研究生招生增加面試環(huán)節(jié)沒有錯。如果說初試考察的是考生的基礎知識和對知識的運用能力,而面試則是導師測試考生的應變等能力。既然是面試,就會以導師個人的主觀評判為主。因此,哪怕面試再公正,任何一個被淘汰的考生難免感到失落,這是很正常的。
從社會層面看,時下的研究生面試,確實不太規(guī)范。主持面試的導師,只要和某些考生存在人情、金錢關系,面試就有可能存在不公正的情況。從媒體披露的一些不良事件看,研究生面試過程中的任人唯親現(xiàn)象,并不稀罕。 醫(yī)學全在線www.med126.cn
研究生面試非議多多,一味責怪現(xiàn)行的招生制度是不夠的。筆者以為,面試遭遇質疑,和某些研究生導師缺乏榮譽感有關。一個人,不管從事何種職業(yè),假如根本不把自己的職責當回事,再好的制度,也會被扭曲得不像樣子。就學術界而言,一名教師能否勝任研究生導師,在看其學術水平的同時,更要看他的榮譽感和責任感。郭肖霞報考的那位導師及招生單位,在面試過程中是否存在腐敗現(xiàn)象不好說,但正如王全杰所質疑的那樣,面試程序缺乏公開性,結論缺乏科學、足以令人信服的理由,草率地否認一個高分考生,受到指責,不是沒有道理。
客觀地說,我們的研究生招生面試,還處于“初級階段”,考試制度需要完善,更需要招生單位和指導老師多一些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