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考研,“第二次”總是有些尷尬。
一方面,對于考研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已經爛熟,可以滔滔不絕地講給下一屆的學弟學妹;另一方面,自己又成了沒有“名分”的“校漂一族”,再也不能理直氣壯地說自己的本職就是學習了。
你的同學中有些可能已經一戰(zhàn)功成,躊躇滿志地等待研究生生活;有些可能已經簽下了工作,盤算著將來的職場生涯。在畢業(yè)典禮上、在散伙飯上,你心里想的是下半年的再次考研和未知的將來……
作為一個第三次才考上的“老人”,我深刻體會過那種堅強和脆弱揉雜的再次備考。我想在此談談自己備考中的一些感觸,希望這些想法能夠幫助各位在第二次考研中取勝!
第二次,不丟人
有的人可能覺得第一次沒有考上很丟人,自己很笨。其實很多著名人士都是考了很多回的,我們僅僅失敗了一兩回沒什么大不了。
丘吉爾考了三回才考上軍校,但后來是著名的首相,二戰(zhàn)中的三巨頭;俞敏洪考了三回才考上北大,后來又屢屢受挫,但你看現(xiàn)在新東方如何?馬云考了三回還沒考上大本,僅僅上了個大專,但現(xiàn)在“阿里巴巴”是否風生水起?
所以,我們可以阿Q一點:咱們要是兩回就考上研究生,那將來要多有前途呀!至少要比那三個名人強吧?“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當然,這有些玩笑成分。不過三回考學的經歷絕對磨練了他們的意志,使得他們在將來的日子里能夠愈挫愈強,終于達成了后來的輝煌。我們現(xiàn)在所受的磨難其實也正是將來成功的必要準備。
(補充一下,還有鞏俐,曾考三次,最后才上中戲)
難得的冰封時間
校漂的考研者過的是一種非正常的生活,最關鍵的是沒有“名分”,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說是學生吧,其實已經畢業(yè)了;說不是學生吧,我們每天還在學習,還沒有工作。有半年多的時間要把自己封閉在校園里,游走在各個教室、食堂、自己的住所之間,想一下就覺得恍恍惚惚的。
但其實,這是我們難得的“冰封時間”。試想沒有規(guī)定必須要去上的課,沒有老師留作業(yè),可以說沒有什么干擾,一切學習計劃都自己定,半年多的時間完全用來應對一個目標。這本身就是一個難得的經歷。很多名人都是經歷了一段“冰封”的,比如余秋雨、季羨林老先生等,他們都有一段時間完全封閉地認真學習,為將來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正應該好好利用這半年多的日子,把考研的知識認認真真地鉆研一下,把它們都搞明白,不僅僅為了考試,也為了自己實實在在地學點東西。
不做考研的奴隸
我們學英語,如果僅僅鉆營做題技巧,那就成了考試的奴隸。我們平時為了應付大大小小的考試,可能沒有時間靜心看點有深度的書。而考研英語閱讀里有很多講科技、經濟、倫理、社會問題的文章,那里面的知識、思想都是我們備考中的“贈品”,正好可以借著做題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還有政治,如果我們僅僅死記硬背,就算把書都裝進腦子也就是個書袋子。我們在學的時候,可以體會下哲學的辨證、政治經濟學的嚴謹,看看中國近代風云變幻,了解一下現(xiàn)在的時代潮流。從中形成一些自己的思想觀點。
這樣即使我們考分不高,我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而實際上如果我們真的認真思考了所學的知識,考研也就不在話下了。
面對可能的再次失敗
再次考研的各位朋友,因為已經經歷過一次失敗,對成功的渴望可能更加強烈。但每年一百多萬人的考研大軍里注定大部分人失望而歸。我們將如何面對將來可能的失敗呢?再次失敗后,是否工作更加難找呢?
至于將來的工作,我想那是我們無法把握的東西。也許我們山窮水盡之時就突然碰到了一個好的工作機會。當然,也許我們會倍感艱辛。此時我們決不應該抱怨自己當初的選擇,既然是我們自己認真思考決定了再次考研,我們就應當承受它帶來的風險。
當然,再次失敗后還有人可能會像我一樣進行了第三次考研,這必然是要面對更大的風險的。我希望大家冷靜思考。
最后,送大家兩句話。
先是套用老羅的一句:考研考的是你的毅力和體力,不是智力——又不是叫你寫詩,你怕什么?
還有李開復的一句:堅持是一種美德,放棄何嘗不是一種智慧。重要的是能夠分辨什么應該堅持,什么應該放棄。最好是做到:為興趣而堅持,不因困難而放棄。
祝各位明年迎來一個美好的春天!
作者簡介:
張松,2006年參加了法律碩士聯(lián)考,報考學校為
北京大學。初試成績357分(政治64,英語59,專業(yè)課129,綜合課105),初試排名271,經復試后總成績排名101(筆試85分,聽力1.9),F(xiàn)已錄取。